|
博爱100 | 探索“1+8+N”模式,发挥“过来人”效能引领全民禁毒新风尚时间:2024-08-09 探索“1+8+N”模式,发挥“过来人” 效能引领全民禁毒新风尚 市域社会治理是关乎城市经济发展、公共事业发展、基本民生、社会矛盾化解等领域的系统工程,其核心追求是幸福和平安。禁毒工作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一环。2022年,中山探索建立的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被中央政法委官方微信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刊发。作为市域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改变之轮——禁毒奇兵”项目正是中山社区戒毒(康复)新模式的一个缩影。它是由中山市臻善社会工作服务社牵头,历经8年成功打造了一支稳定的“臻善过来人”朋辈辅导员队伍,让“臻善过来人”形象深入民心,活跃在全市各个戒毒康复站点和禁毒宣传阵地,发挥着“过来人”的独特角色作用,传承城市博爱包容的精神,用自己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以接地气的方式将禁毒的知识理念传播到城市各个角落,帮助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参与抵制毒品侵犯,树立起自信戒毒、自觉传播毒品危害的决心,引领全民禁毒新风尚。 一、主要做法 (一)打造1支稳定的“过来人”朋辈辅导员队伍,提升禁毒工作质效 项目以“社区社工+过来人”组成朋辈辅导服务队伍,开展日常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队伍中5名过来人核心骨干的榜样激励作用,突破在前线服务中社工对吸毒人员的沟通接触、关系建立、复吸判断、榜样引导、同理等社工无法轻易越过的障碍,有效推进禁毒工作前线服务。在队伍中,2名朋辈辅导员考取社工证,并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2名朋辈辅导员竞岗上任中山市臻善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和督导主任,实现了从“过来人”转变为禁毒“引路人”,实现了从社区戒毒康复的受助者转变为社区戒毒禁毒资源的供给者。这些朋辈辅导员通过组织《生命见证会》团队培育等活动,成功劝说多名有复吸风险的戒毒康复人员主动远离毒品,并且通过分享“过来人”的真实经历鼓励和帮助社区戒毒康复学员强化戒断信念,树立戒毒信心。最后,吸引更多戒毒康复学员参与到社区禁毒工作中来,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项目执行至今,已有7名戒毒康复人人员主动加入朋辈辅导员队伍中,以朋辈正向引导成功影响30多名曾处于戒毒徘徊期或复发期的戒毒康复人员走出复吸风险期。另外,项目团队走访戒毒康复人员超5000户,精准救助帮扶家庭300多户,帮助成功就业150多人,重点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巩固操守35人,发展禁毒运动志愿者超500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过来人”梁炎文先后获得2021年中山市创建禁毒示范城市先进个人、2022年中山禁毒十佳社工等荣誉称号。 (二)推动8个镇区禁毒社工共同发力,落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部署 2021年,中山成功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了深入推动禁毒宣传“六进”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项目组联合火炬开发区、东区街道、南朗街道、三角镇、横栏镇、黄圃镇、南区街道、板芙镇等八个镇街的禁毒社工服务中心,搭建全民禁毒宣传阵地,发挥队伍中的朋辈辅导员对毒品知识和危害认识的优势,重点做好面向在校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开学典礼等契机,到中山技师学院、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模拟法庭、禁毒知识竞赛等多元化宣传活动,推行以案释法和校园普法教育,揭露毒贩常用的“上头”“飞行”“不上瘾”“无毒害”等骗术,宣传滥用成瘾物质的危害和违法后果,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毒品的意识和主动防范能力,坚决避免易染毒人群从替代物质滥用成为毒品滥用者。至今,项目组累计开展“六进”毒品预防教育集中宣讲60余场、流动摊位宣传30场,受教育人数80000余人。 此外,为了营造“全民总动员,人人齐禁毒”的良好氛围,项目组创新组织开展禁毒乐跑、禁毒健步行、禁毒游园会等群众性活动20余场,广泛吸引市民群众参与,多次被中国禁毒,广东禁毒,中山禁毒等平台媒体宣传报道。同时,项目组充分发挥队伍人员的文艺特长,创作了一批原创的禁毒公益短视频和歌曲等作品,丰富宣传内容,活跃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禁毒宣传覆盖面。2023年,项目组原创的《生命暧阳》歌曲获得广东省禁毒作品比赛优秀奖。 (三)联合“N个队伍”精准实施帮扶计划,畅通戒毒康复学员“回归路” 自成立以来,项目组始终坚持“保持操守、防止复吸、摆脱毒瘾、彻底戒断”的服务理念,联合村居干部、禁毒专干、网格员、民警、医生、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学员关爱帮扶工作,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至今,通过心理辅导、生活慰问等方式进行平安关爱病残吸毒人员35人,通过发动党员结对帮扶吸毒人员62人次,开展公益会诊8场次,挖掘和发现戒毒康复人员的技能特长,进行就业培训、推荐、安置,激发戒毒康复学员找回自我、回归社会。 为了帮助社戒社康人员巩固操守,项目组创新打造积分银行操守奖励平台。不管社戒社康人员身在何处,只要登录“粤关爱”平台进行打卡学习即可获得奖励积分,累积一定积分后可到所在镇街社工服务中心兑换相应日常用品,如油、米、养生壶、洗手液等。目前,全市已经有7个镇区的戒毒康复学员参与积分银行操守奖励活动,在“积分商城”开户的会员(社戒社康人员)有208人。其中,积分最高的达101分,全员累计打卡积分达6220分。社戒社康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复吸率明显降低,实现了对社戒社康人员从“有人管”到“管到位”的优化升级。 另外,项目组针对涉毒困难家庭,精准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联动相关部门组成“微心愿”认领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送拉家常等方式,引导涉毒困难家庭成员写下其“微心愿”,以点亮“微心愿”方式,帮助其实现“梦想”,让涉毒困境家庭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温暖,大大增强了戒毒人员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涉毒人员早日脱离困境、融入社会。 二、取得成效 改变之轮——禁毒奇兵”项目自启动以来,先后获得中国禁毒、广东省公安厅、中山禁毒、中山禁毒网、中山禁毒协会、中山日报、中山网、中山发布、善治中山、智慧中山、中山商报、中山公共频道等媒体平台宣传报道不少于30多次。同时,项目团队成员多次在“国际禁毒日”等大型活动中现身说法和宣传推广,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部门肯定和表彰,形成良好的项目品牌效应。在所服务的镇街社区也实现现有吸毒人员持续下降、新增吸毒人员持续下降、外流吸毒贩毒持续下降、吸毒人员复吸率持续下降、吸毒人员引发刑事案件持续下降,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零发生、在校学生吸毒现象零发生”的“一升五降、两个零发生”目标,对个人、社区、社会有着正面、深远的影响。 (一)推己及人,重塑个人生活 该项目通过朋辈辅导员的亲身示范与积极引导,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成功跨越复吸的阴霾,重建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他们不仅摆脱了毒品的束缚,更在技能提升、就业促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成功实现了从依赖者到自食其力者的巨大转变。此外,项目中的心理康复与情感支持体系,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温暖的港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新生。这一系列努力,不仅促进了戒毒康复人员的生理康复,更在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了全面恢复。 同时,在对居民的引导上,项目运用禁毒宣讲、仿真毒品模型和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居民知道到什么是毒品、毒品有哪些、毒品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覆盖大多数居民知毒不识毒的知识盲区,通过感官的直接感受强化居民“毒品有害”“远离毒品”的意识,促使其形成自发抵制毒品的态度,防患于未然,时刻绷紧“远离毒品”这根弦。 (二)以点带面,构建无毒社区 以巩固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为抓手,项目深入中山市8个镇区近100个社区(村居)开展禁毒宣传活动,以点带面,动员志愿者参与,将禁毒知识传播到社区(村居)内每个角落。组织各社区(村居)因地制宜,整合社区资源,通过融合村规民约,结合民风民俗、非遗文化等方式,多途径、多维度打造“一村居一禁毒特色”工作,全面稳步推进平安中山、无毒中山建设。项目在社区的落地生根,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对毒品的防范意识,还激发了他们参与禁毒斗争的热情与责任感,从禁毒宣传对象变成禁毒先行者、捍卫者,为自己和他人共同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在此基础上,项目构建的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禁毒工作社会化格局,覆盖社会各个层面,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治理效能,为构建无毒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持续发力,建设和谐社会 项目在遏制毒品替代品滥用蔓延态势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削弱了毒品和滥用物质对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威胁。通过持续拓宽宣传渠道,结合多样化的宣传内容、创新的宣传载体与活跃的宣传形式,提升了公众的禁毒认知与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项目在资源整合与部门联动方面展现强大动力,成功培育了一支由80名禁毒义工组成的团队,累计服务420人次。队伍深入“七进”领域——“进学校、进厂企、进小区、进社区、进家居、进场所、进村居”,不落一处,不少一人,对易受毒品危害的人群做深入宣传引导,并采用创新工作方式,举办禁毒主题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实现了对不同社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禁毒宣传工作全覆盖。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禁毒工作的主动性,还有效提升了群众拒毒、防毒、反毒的意识,进一步减少毒品问题的发生,实现禁毒工作全民参与,推动无毒社会走深走实。 此外,项目在发挥“过来人”独特引领作用的过程中,成功打造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为禁毒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努力不仅促进了禁毒工作的持续进步,也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